英特爾在 2025 年 VLSI 技術研討會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詳細介紹 18A 製程技術,並將所有相關資訊整合成一份资料。18A 預期將在功耗、效能與面積(Power, Performance, Area,簡稱 PPA)方面,爱华外汇怎么开代理對比前一代製程顯著提高 ,包括晶片密度提高 30% 、效能提高 25% ,在相同效能下功耗降低 36% 。
18A 製程專為個人端裝置到資料中心各類產品設計 ,首款採用該製程的產品將是 Panther Lake 處理器 ,預計今年稍晚時正式發表。為因應不同應用需求,18A 擁有兩種邏輯庫平台,一是高效能(HP) 、採用 180 奈米單元高度(180CH);以及高密度(HD)、採用 160 奈米單元高度(160CH) ,適用於低功耗應用 。
英特爾表示,相較 Intel 3,18A 在不提升電壓或電路複雜度的情況下,效能提高 25%。在相同 1.1V 電壓與時脈頻率下 ,功耗可降低 36%;若將電壓降至 0.75V,18A 仍可提高 18% 的運作速度,且功耗減少 38%。此外 ,同樣設計若採用 18A 製程 ,晶片面積可減少約 28% 。
在 SRAM 部分,18A 採用高密度 SRAM 單位電晶體 ,單位面積僅為 0.021 µm²,代表 SRAM 密度約為 31.8 Mb/mm²,比 Intel 4 所用的 0.024 µm² SRAM 單元有明顯進步。據報導,英特爾 18A 的 SRAM 密度可與台積電N5 與 N3E 製程媲美 。不過台積電 N2 製程則更勝一籌,SRAM 單元縮小至約 0.0175 µm² ,對應密度達 38 Mb/mm²。富拓外汇平台
英特爾18A 製程導入第二代 RibbonFET 閘極全環繞電晶體(GAA),並搭配 PowerVia 背面供電網路(BSPDN) 。
英特爾 18A RibbonFET 採用四層奈米帶(nanoribbon)結構 ,並支援多達八種不同的邏輯閥值電壓(VT),其中四種 NMOS、四種 PMOS ,涵蓋 180 毫伏(mV) 的範圍 。
根據英特爾論文中的一張圖表顯示 ,儘管涵蓋範圍廣泛的 VT ,這些電晶體仍展現出強勁的電性表現,意味英特爾成功在整個 VT 範圍內維持裝置性能與运维水平,為電路設計供给靈活性 ,可在同一製程中平衡頻率、功耗與漏電。
至於英特爾 PowerVia 背面供電技術(BSPDN) ,將電力傳輸從晶片頂部金屬層轉移至背面,實現電力與訊號線路的實體分離,解決後段製程(BEOL)中垂直連接電阻升高等問題,也減少電力干擾造成的訊號劣化 ,整體提高電晶體效率並降低功耗。
除了 BSPDN,英特爾也導入新一代高密度金屬-絕緣體-金屬電容(MIM capacitor) ,用以提高電源穩定性。
英特爾也揭露 PowerVia 的多項關鍵優勢 ,相較 Intel 3 ,PowerVia 幫助 A18 電晶體密度提高 8% 至 10%;前段金屬層在電阻-電容(RC)效能方面提高約 12%,且導通孔(via)電阻減少至 49%;電壓下陷(voltage droop)減少多達 10 倍;電源與訊號線路分離,BSPDN 可簡化晶片設計 ,使線路佈局更加高效且有彈性 。
該製程也通過嚴格的 JEDEC 可靠性測試 ,包括 1,000 小時高溫老化測試與廣泛的熱循環測試 ,證實 PowerVia 可應用於設計壽命長 、運作條件嚴苛的晶片設計。
在製成部分 ,英特爾 18A 除了提高效能 、众汇官网降低功耗 、實現更高的電晶體密度之外 ,還簡化生產流程和晶片設計 。
透過將電力傳輸移至晶片背面 ,英特爾無需傳統正面電源網格 ,搭配直接 EUV 曝光製程,降可低光罩數並簡化前段金屬層的製程 。整體來說,設計流程變更加簡易且具成本效益。
PowerVia 的背面金屬層採用低電阻與高熱傳導率的設計 ,有助於因 GAA 電晶體帶來的功耗密度提升進行有效的熱运维 。同時,英特爾也改良載體晶圓(carrier wafer)的鍵合方法 ,可透過背面高效散熱 ,解決高效能電晶體所帶來的熱挑戰。最後 PowerVia 與先進封裝技術如 Foveros 與 EMIB 相容 ,這一點從 Panther Lake 處理器採用 18A 製程晶片與Foveros 3D 封裝可知 。
(首圖來源:英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