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提倡有节制游戏,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PE快要把日本买光了  :贝恩资本收购Mash;软银收购崇光百货...

2025-07-04 08:47:28来源:休闲分类:休闲

核心提示 :时尚和生活方法集团Mash正式公布被贝恩资本收购多数股权;日本零售巨头柒和伊公布将旗下百货公司崇光百货出售给软银集团旗下理财基金。

PE快要把日本买光了:贝恩资本收购Mash;软银收购崇光百货...

作者I 杨文静

“PE快要把日本买光了。”

新近一笔出自贝恩资本——日本时尚和生活方法集团 Mash Holdings(简称 “Mash”)正式公布被私募股权理财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收购多数股权 。据预测 ,这一笔超级并购金额达到近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  。

(收购公告全文)

Mash创立于1998年 ,爱华外汇平台创始人近藤广宏从设计师转战时尚圈,开创了“街头混搭风”,让“Snidel”等的30多个女装品牌在日本市场爆火,打造出了一个时尚帝国 。此次收购完成后,贝恩资本将入主Mash,希望通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将Mash带上IPO敲钟舞台。

无独有偶 ,现在全球叫得上名字的PE几乎都在日本“扫货”——黑石 、KKR、凯雷、GIC 、太盟理财.....阵容盛大。“日元费用处于32年来的最低点,公司将利用日本公司普遍估值偏低和日元汇率走弱的机会 ,在日本提升融资 。”KKR合伙人一语道破。日元大贬值 ,PE嗅到了机会 。

PE冲向日本

刚刚缔造一笔收购 ,100亿

这是日本时尚圈最大的PE收购案之一。

根据协议,AVA外汇平台MT4下载Mash将在今年年底前把大部分股份转让给贝恩资本 ,但两者均未透露本次交易的具体金额和股份 。不过日本财政资讯引援权威资讯 ,本次交易的费用约为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 。

完成交易后,贝恩资本有望持有Mash约60%的股权 ,所以说这是一笔妥妥的Buyout交易。所谓Buyout,即“运维股权收购”,指的是众汇外汇官网购买一个公司的多数或运维股权 ,然后通过大刀阔斧改造使得标的资产升值  。不少PE都有一个Buyout梦——亲手把一家原本经营不善的公司“救活”,当中的成就感和财务回报都是一般理财无法相提并论的 。

目前 ,双方已经做好了分工——将来 ,Mash 创始人兼总裁近藤广宏将继续担任社长并专注于品牌运维及开发;而贝恩资本将主管数字营销 、公司运维及财务等方面 ,并且,贝恩将指派高管为Mash经营供给支援。

贝恩资本的野心不难理解。据悉,Mash将利用贝恩的运维资源拓展海外市场,寻求实现IPO。对此 ,近藤广宏也向日本资讯坦承 :“快速提高海外市场销售额 ,在将来3~5年内上市这一方向,仅凭借Mash本身是做不到的,我们拓展国内业务已经接近极限。我们从2021年底开展跟多家基金进行了商讨 ,最后在2022年5月决定跟贝恩协作。”

贝恩资本方面也表示 ,希望通过进一步海外扩张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以及数字化运营的方法来提高Mash集团的整体价值  。

不久前,政府市场监督运维总局公示了贝恩资本对Mash(中文称“麦姝”)国内部分业务的收购案 。在中国境内,Mash的业务涉及麦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和姝趣时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两家运营实体 ,均主要从事时尚休闲女装的设计和销售业务。此前贝恩曾聘请了潘特尔时装的CEO潘俊为外部服装领域商品企划及设计顾问 。

根据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TMGM外汇官网Mash大部分的营收都在日本国内市场,如今有了贝恩资本的撑腰 ,中国将成为Mash关键的新战场。

成名已久,贝恩资本算是PE圈的老前辈  。这是世界领先的私人理财公司之一,于1984年由母公司贝恩方针顾问公司的合伙人米特·罗姆尼等三人成立 ,迄今运维着约1600亿美元的资产 。其中,贝恩资本私募股权的全球团队由250多名理财专业人员组成。2009年,贝恩资本抄底国美电器 ,开展在中国崭露头角。

不过 ,较为知名的案例还是加拿大鹅 。2013年  ,贝恩资本以2.5亿美元收购了奢侈羽绒品牌加拿大鹅的多数股权 ,成为品牌实际所有者  ,加拿大鹅的首席落实官Dani Reiss保留少数股权。

后来 ,借助贝恩资本的资金和海外资源,加拿大鹅开启了全球拓展计划。加拿大鹅在美国启用电商平台  ,随后在多伦多、斯德哥尔摩、丹佛、纽约等多个地区设立起分公司,并新提升多伦多近郊一处工厂以提高产量。

2017年 ,加拿大鹅分别在美国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完成IPO,贝恩斩获丰厚回报。为此 ,贝恩还在收购MASH的公告中表示 ,团队在为支出品牌供给业务拥护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特意提到了加拿大鹅。

因此 ,贝恩资本对Mash的收购和目前披露的将来计划 ,被不少理财人看作是在如法炮制下一个“加拿大鹅” 。

坐拥36个品牌 ,9成女性员工

一代时尚之王如何炼成

说起Mash你可能不熟,但说起“街头日系风”,几乎是每个年轻女孩都追过的潮流,Mash正是这一潮流的倡导者 。

Mash诞生于1998年  ,彼时正值日本财政泡沫破裂时期 ,整个政府目前经历“失去的二十年”,创始人近藤广宏(Hiroyuki Kondo)在此时成立了CG制作公司MASH Design Lab。

近藤广宏从业经历丰富 ,从设计专业结业后 ,他做过建筑设计师、归纳、平面设计师、CG动画导演等多个工作岗位 。CG制作公司创立一年后 ,近藤广宏进军时尚领域  ,创办了MASH Style Lab株式会社 。

关于做时尚的初衷,近藤广宏曾表示 :“在之前CG培养的表现和设计水平拥护下,我们就在思考手上的资金能否开拓怎样的业务,想来想去就服装了 。”

2005年,日本财政出现了从徘徊到起步的迹象,普通人民的家庭支出开展提升 ,这让时尚领域迎来一波小机遇 。于是近藤广宏抓住时机 ,成立了时装事业部 ,这一年女装品牌“Snidel”也同步创立 。

闯入时尚圈 ,近藤广宏开辟出一条新路径。Snidel以“Street Fromal”为概念,注重“街头风”与时尚风自由混搭,较高的性价比也契合了当时财政生态 ,加上藤井LENA 、沙耶、梨花等日本当地人气名模的助推 ,Snidel在日本一炮而红。

(Snidel官网)

此后 ,近藤广宏的创业之路势如破竹 ,2008年创立家居服饰品牌“Gelato Pique”;2010年创立女装品牌“FRAY ID”;2011年秋冬推出全新女装品牌“Lily Brown”。MASH以平均3年开创一个品牌的速度成长。

与此并且,Mash Style Lab还有时装品牌Mila Owen、天然有机化妆品集合店Cosme Kitchen等36个时尚和美妆品牌 ,并同步经营着食品饮料 、推广和出版等业务,开启了向外扩张的步伐 ,新一代时尚帝国随之诞生。

Mash迅速吸引了一批年轻支出者,尤其成为女性支出者的最爱 。而近藤广宏也十分注重女性支出者的需求 ,有报导称,集团超过90%的员工是女性。他曾表示 ,“集团希望满足女性全天候24小时的支出需求 ,从早晨起床后喝的果汁 、洗面奶和精华水等根本护肤品、到工作终止后的瑜伽、品尝美食的餐厅等等。”

当时 ,全球正掀起价值一体化浪潮,近藤广宏立下宏愿 :希望Mash能够在时装界成为iPhone、Nike一样为人熟知的品牌 。

Mash与中国的故事始于12年前 。2010年12月,近藤广宏在上海成立了麦姝时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女装品牌SNIDEL 、FRAY I.D 、LILY BROWN 、CELFORD以及家居服饰品牌Gelato Pique等进入国内。截至2022年8月 ,Mash 在日本、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美国和新西兰等市场拥有640多家门店。

一代时尚之王被PE巨头薪资囊中,或许是贝恩资本与Mash的双赢决策 。Mash集团表示,希望截至2023年8月的财年  ,销售额到达1100亿日元 ,将来的年销售额能达到3000亿日元,本土和海外市场各贡献50%的销售额。至于Mash的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KKR 、黑石、凯雷都来了

PE抄底日本

Mash并不是第一个 。梳理下来我们会惊讶发现,全球PE大鳄不约而同都出现在日本。

当然 ,贝恩资本尤为凶猛。今年4月,贝恩公布准备收购日本工业巨头——东芝集团 ,并表示希望将这家著名的日本巨头变成一家私营公司。东芝集团创立于1875年,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此外核电、水电 、芯片、医疗终端等各项业务也曾在全球遥遥领先 ,在日本有着极强的“民族工业”色彩。

四个月后,日本奥林巴斯公布,旗下科学仪器子公司“Evident”的所有股份,将以 4276 亿日元(约合31亿美元)的费用在明年1月转让给贝恩资本;10月,由贝恩资本牵头的财团成功完成了对“日立金属”普通股的要约收购,这笔交易是日本第二大私募股权理财 ,也是亚洲第三大私募股权理财 。

目前 ,贝恩资本目前疯狂加大在日本的私募股权交易力度 ,理财总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 。

还有黑石,曾斥资600亿日元(约5.5亿美元)从日本铁路公司近铁集团集团收购京都八条都酒店等8处设施;凯雷也在最近向日本医疗技术公司和处方数字治疗供给商CureApp,Inc.理财近70亿日元 ,并在日本的31笔交易中理财了4270亿日元 。

KKR同样不甘落后 。今年4月,KKR公布了对日立运输平台有限公司普通股的收购要约 ,这笔交易价值约52亿美元。“我们连续提升对日本的投入 ,不仅是在私人股权领域 ,还包括房地产、根本设施和我们的信贷业务。” KKR合伙人在采访时如是说 。

为何PE都去日本扫货 ?今年以来 ,日元就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冲击下大幅贬值 ,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换115日元一度下降至150日元左右 ,年内贬值幅度约30%。这是三十多年来第一次达到最低点 。今日开盘 ,日元对美元汇率仍然在140日元左右。

日元贬值引发日本连续13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对日理财的热潮 。PE巨头们嗅到了抄底日本的机会。

为此,今年KKR特意强化在日本的宣传力度,大力扩张日本市场 。这家PE巨头并不掩饰  :“本次扩张的主要原因系日元费用处于32年来的最低点 ,公司将利用日本公司普遍估值偏低和日元汇率走弱的机会 ,在日本提升融资 。”

就连日本自家人,都坐不住了。刚刚过去的11月11日 ,日本零售巨头柒和伊控股公司(Seven & i Holdings Co)公布 ,将旗下百货公司“崇光百货”(Sogo & Seibu)出售给软银集团旗下理财基金。

有趣的是 ,不动产也成为了PE进军日本的重头戏 。比如GIC在今年以约1500亿日元收购了西武控股的31个酒店和休闲设施;QIP也在6月上旬推出了以日本大都市的住宅为理财对象的基金 ,第一批理财总额就达到4千万美元;8月底 ,日本旅行社巨头HIS公布以1000亿日元(约合7.2亿美元  ,50亿人民币)把位于长崎县度假公司“豪斯登堡”全部股份出售给太盟理财集团(PAG)。

日元贬值让日本成为“低价之国” ,收购潮愈演愈烈  。甚至不少国内支出者组团抢购日本奢侈品,而在亚洲 ,日本热烈的手办 、电子产品也被买爆。日本ANN资讯资讯报导,由于日本汇率的连续下降 ,原本因传染病而萧条的大街挤满了外国人 。

“PE快要把日本买光了。”国内一位理财人朋友调侃 。眼下 ,这魔幻的一幕依旧在上演 。

相关推荐
一周热点